建桥人的抗疫故事 | 外国语学院篇


篇一:


战“疫”先锋|易贤恒:“易”不容辞,学工党员冲锋“疫”线


3月的上海,迎来一场倒春寒,正面临着复杂严峻的新发疫情考验。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学校全体辅导员全力投入工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断做出自己新的贡献,2021级新生辅导员易贤恒便是其中的一员。困难面前有党员,党员心中有责任。易贤恒老师入职建桥三年来,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三年,他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坚强的意志力,全身心投入到思政育人工作中。他说“作为一名党员,疫情面前更要站好自己的岗,绝不退缩,越是危难的时候,越应该带头往前冲。”

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部署,313日起学校进入了封闭管理模式,各学院需要一部分辅导员进驻学校,以确保在封闭管理期间教育教学秩序、服务保障等工作正常运行。而此时,易老师遭遇意外,导致右手手指肌腱断裂,刚刚做完手术出院,学院领导考虑他的实际情况,让他居家办公。但易老师却选择了在术后第三天毅然地返回了工作岗位。他主动请缨、冲在一线,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说:“我们是抗疫阶段学生们心中的‘定海神针’,要像总书记说的那样,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办公室同事看见他进驻了封闭管理的校园感叹道,“这次疫情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什么叫‘一位党员一面旗帜’、什么叫‘舍小家顾大家’。”

一个行李箱,一个睡袋,成了易老师在校期间全部的生活行头,进驻学校时,他已经做好睡在办公室的准备。封闭管理期间,数十次线上会议、3次全员核酸检测、每晚寝室巡查,24小时手机不掉线,他没有望而却步,而是点对点、人对人的精准开展数据统计、重要信息传达,分批次、分层次、下沉宿舍一线,全力保障学生生活服务、解决同学们封闭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深入学生中间,鼓励同学们保持积极心态。既做好疫情防控“严”的工作,又做好生活保障“爱”的工作,用日夜的守护为学生筑起安全防疫墙。




(供稿:易贤恒


篇二:


众志成城,齐心协力防控疫情


一则全员静止的通知,让春日的校园停下了运转的脚步,校园迅速进入“应战”状态。为维持南十师生的正常生活秩序,外国语学院南十临时党支部成立了一支由30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突击队,保障南十楼宇的防疫工作。

突击队成立的时间紧、工作任务重。队中成员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与担当,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就迅速集结到岗,尽职尽责。


“一面旗”,联防联控筑防线

突击队带头服从命令听指挥,坚决贯彻执行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做到疫情防控在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在哪里,党员突击队冲在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在哪里,坚守岗位、迎难而上。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学校全体师生保持静止状态,足不出寝。在大家感到措手不及时,南十突击队在紧急中成立,在磨练中成长。4月6日早上5点学院党委召开紧急会议成立突击队并部署工作安排;6点全体成员到岗;7点完成抗原试剂的分发和回收;8点30完成各楼层的早餐分发;10点再次召开会议,分析、解决在工作中存在的难题以及疏漏,每位成员都积极反馈,共享好点子、好方法。朝着共同妥善解决南十学生“急、难”问题努力。

突击队员们听从指令、服从安排、不畏挑战、积极应对。每层的两名队员按照寝室成员情况做到对点到人,责任到人,做好物资精准发放、学生所在寝室精确定位、学生需求分类统计,为避免学生不遵守防疫要求外出,队员们坚守在回廊,时刻待命。为了减少风险传播,设置跨楼层队员,负责清点各楼层物资、消杀以及配送,为运力和安全提供保障。他们用心、用情、用温暖,成立了疫情防控中最坚强、高效的一支团队。

他们不是医者,他们只是学校的一份子,他们只是奋斗在前的小小缩影,却愿守同学们的平安,筑牢疫情防线。

“一股劲”,共克时艰显担当

支部书记彭艳虹没日没夜的连轴工作了近一个星期,她带领着各个楼层党员,进行发放抗原试剂以及物资协调配送,将学校静态管理第一天的抗原试剂以及早饭高效有序地发放到了每名同学手中。针对发放抗原试剂和早饭等环节中浮现出的问题,带领突击小组召开会议,每一层负责人进行汇报,如个别学生须提供清真餐、生活必备物资匮乏、餐食发放效率不高等,彭艳虹一一记录着,尽自己最大努力想办法去解决。

南十临时党支部的学生副书记许杨作为党员突击队的一份子,她深感责任重大,她说“我一定会做好表率,敢于挑战,知难而上,不辱使命!”誓言铮铮的她协助一楼队员及老师清点物资,准确发放至各个楼层。在工作中,她积极发挥组织领导能力,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哪里有困难就帮哪里,清晨她在分发抗原试剂,烈日下她在搬运各种急需物资,深夜里她在总结工作内容。“我不辛苦,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岳卿、贾文丽和李怡霖是突击队中的上下楼队员。她们来自同一个寝室,同为入党积极分子,有着同样繁重的专业课与党课,但在突击队的每次行动中她们并未缺席。在楼梯间总能看见她们不断穿梭地身影;总能清晰地感受到,小而单薄的身体里蕴含的巨大能量。饮水桶、三餐、生活用品、抗原试剂等各种物资在她们手中辗转,最后发放到每位同学的手中。汗水是勋章,疲惫是力量。即便是运力有限,她们也从未有抱怨。“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她们响应党的号召,坚守自己的岗位,始终发扬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她们在防控疫情战线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汗水,在疫情防控战线上散发着光和热,生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力量与奉献。


“一条心”,同向同行聚合力

突击队员和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同学们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战疫”永远不止是你们,还有我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眼泪与感动并存,温暖与大爱同在。“静止状态”虽给学生们带来诸多不便,但大家都十分理解和支持队员们的工作,纷纷在门上贴上纸条,标注了在寝的人员和感激话语,每每看到这些,一股股暖流在心中流淌,突击队员们觉再辛苦也值得!

同一楼层的同学之间都能做到互帮互助,尽量不给队员们添麻烦。在个别宿舍出现需求时,例如饮用水不够、生活用品紧缺、药物殆尽等情况下、队员们搭建起了帮扶平台,同学们伸出援助之手,分享自己的物资,在南十突击队党员们的号召下,南十楼宇的同学们戮力同心,共抗疫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坚毅无畏的逆行者勇开大道,也有我们南十师生携手奋进,众志成城,用身体力行诠释志愿服务精神,用实际行动彰显党员的责任担当,用无私奉献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情怀。在这场防疫阻击战中,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戮力同心,定能共克时艰!







(供稿:董显洋)


篇三:


战“疫”先锋|大学英语教师党支部:强化在线教学, 筑牢“红色堡垒”


强化在线教学, 筑牢“红色堡垒”  


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肆虐之时,上海建桥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党支部认真落实校、院党委的要求和部署,以疫情防控为号令,向全体党员发出“将初心和使命化作战斗的力量,将抗‘疫’的战场建在云端课堂上”的红色倡议,把在线教学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战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和组织力,坚决守好“主阵地”、当好“主力军”。


发挥党员引领力,带头攻坚克难,守好“主阵地”

2022年春季学期大学英语部29名教师要为全校6000余名学生讲授大学英语课程,这在平时都是一份不小的压力,更别说在这个特殊时期,教研部面临着一项巨大的挑战。越是危急时刻,越要使命担当。面对教学任务重、授课范围广、教学方式新的挑战,大学英语党支部围绕线上教学的目标任务,结合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支部书记陈银春教育引导党员教师带头攻坚克难。

在线教学的模式确定了,可教学平台的选择、课件的重新制作都是需要具体细化完成的迫切任务。这时支部雷锋金奖获得者谭湘蓉老师站出来。谭湘蓉老师2008年不幸患上了癌症,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她热爱的教育事业,大病初愈后依然全情投入,即使在疫情期间也依然如此。有过线上教学经验的谭老师认真提前进入教学准备状态,从查阅文献、理论分析入手,形成了线上教学“三备法”,并毫不吝啬的与青年教师分享,即:备知识、备教材及备学生。首先她提前熟悉并研究所教课程教材的内容、教学进度、大纲及知识点,为此她保持一颗进取之心,坚持学习不松懈,听讲座,参加培训,汲取并扩充新知识,不断修改教学课件,同事们都称她为制作教学PPT课件达人;她分析研究教学对象,针对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帮助分析其解题的强项和弱项,介绍英语学习方法,进行适合其本人的专门指导措施,确保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每堂课后认真反思及总结,并创建自己教学班级的教学档案。教学严谨的谭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带动身边的青年教师攻坚克难,把教书育人的重任放在心里、扛在肩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支部的另一位党员,也是校雷锋金奖获得者于文华老师不断汲取着百年党史学习的营养,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强大动力和智慧经验,传递给青年学生。她利用微助教等在线互动方式,并就课堂上的主要知识点和拓展点做了微课,让学生可以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尤其针对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的同学,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学习方案。她在课程结束后,还撰写了师生互动日志,有对学生的期待,也有学生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建议,也有针对教学难点的策略分析,也有老师与学生对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就业考研等方面的交流,这些反馈和反思推动着她用匠心持续优化线上教学。她认为,即使是疫情期间教师也应当把精力放在上好每一节课,了解每一个学生,用爱与责任为这场战“疫”筑起最坚实的防线。

李雷老师是位教育情怀深、自律严、人格正的老党员。疫情来袭,李雷老师在《上海日报》看到了一幕幕战疫故事,深受感动,他想把这些精神传递给课堂上的学生们。于是,他把这些故事摘录下来,编写进教案中,他致力于讲好人物精神,讲透事件背后道理,把抽象的故事、思想智慧、价值理念具象化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青年学生把学战疫精神和悟思想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文化的认同、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激励,坚定了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


当好“主力军”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是挑战,也是机遇。大学英语教师党支部主动应变,汇聚党员教师的先锋力量,围绕课前预习、课中翻转和课后巩固三个环节实现线上教学全程引领,当好在线教学的“主力军”。今年新发展的青年党员刘忠杰老师,通过课前推送环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预习内容推送给学生,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汇报自学成果。丁一宁老师,充分利用平台的直播,分组讨论、问卷、练习、作业等功能,形成不在教室胜似教室的氛围。傅荣琳、马丽和王书琴老师,经常陪学生一起课后巩固,不仅帮助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提升,同时有效地实现了对学生知识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供稿:董显洋)



篇四:


战“疫”一线,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共党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防控一线,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一名名党员挺身而出,坚定信心、冲锋在前,外国语学院行政党支部的党员老师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中共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守护学院 勇于担当彰本色

外国语学院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董显洋老师,自学校准封闭管理以来,自觉将防控责任扛在肩上,守护学院,奋斗在学院防控第一线,积极协调学院疫情防疫各项工作,为学院防疫、抗疫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

作为学院“大家长”,他每天坚持督促全院教职工健康打卡,组织开展人员摸排管控,每天填写上报学院在校内外人员信息,流调情况,转发学校学院各类公告、文件、通知等,预订和组织各类线上会议,并把学院情况反馈给学校,引导教职工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他手机24小时开机畅通,确保教职工有问题随时沟通协调及时解决。他顶风冒雨,不辞辛苦,及时给校内教职工及家属发放防疫物资和生活用品,最大限度的满足疫情防控需要,协调住宿,发放睡袋、口罩,发放牛奶、水果、肥皂等慰问品。在他眼里事情没有大小轻重区别,凡是与师生利益相关的都是大事。他的严格和贴心,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好评

冲得上、挺得住、打得赢,这就是他工作了35年老党员的真实写照。他始终把学院教职工安稳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用操心和使命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坚守岗位 细致入微添暖色

 平凡成就伟大,新冠肺炎疫情袭来,除了一个个在一线与病毒鏖战的白衣战士,在其他平凡的岗位上,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也在默默奉献。外国语学院院办的李婉婉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作为一名平凡的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自学校准封闭管理以来,为了保证线上教学的稳定,停工不停学,也为了学生和老师们能够第一时间解决困难,李老师和办公室的其他老师基本每天都是工作到深夜。而教学运行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沟通,疫情不仅增加了沟通的难度,更增加了沟通的强度。不像以往学生一个电话打到院办就能给学生解答困惑。疫情之下,李老师只能通过微信和手机给予学生指导,有时候晚上已经准备睡觉了,收到学生或者教务处老师的消息立马给予回复,因此也收获了学生和同事们的肯定。

在工作之余,李老师还投身于社区志愿者的队伍之中,为了响应国家新冠抗原自测应测尽测,李老师利用周末时间报名了所在社区志愿者,指导居民进行新冠抗原自测,并发放和回收测试卡。虽然安排给李老师的只有一栋楼的居民,但李老师在完成了自己所负责的居民楼之后,主动承担了其他楼栋的工作。由于后面楼栋居民之前没有收到抗原自测的消息或者已经出门,第一次进行发放时,只回收到一份样本,因此李老师在晚上大部分志愿者已经结束工作后,又一次登门进行采样收集。隔离服脱下之后,李老师才发现外套都已经湿透,三月的倒春寒,在李老师这里却迎来了一股暖意。

从李老师身上折射出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真正的融入到群众之中,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用细致与奉献给共产党人增添一股暖色。


冲锋在前 无私奉献显底色

3月12日,临港绿地东岸涟城小区根据要求开始进入闭环管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当晚小区业主群便有号召,需要招募防疫志愿者,外国语学院实验中心的王林老师在看到招募信息的第一时间就立刻报名,冲锋在前,成为了闭环管理内的一名志愿者。

王林老师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协助维持首轮全员核酸检测的秩序,告知排队中的居民提前扫码进行核酸检测登记,并注意保持距离,小区有很多年迈老人不会使用手机扫码登记,甚至没有手机的,王林老师包括其他的现场的志愿者们就一步步指导操作,没有手机的就用志愿者们自己的手机帮忙申请核酸登记码。由于小区较大,通知没法下达到每一个人,需要志愿者们一户一户的去通知,志愿者们跑完一幢楼就接着继续跑,确保不遗漏一户,做到全员全检。

不负众望,靠着医护人员与志愿者们的通力合作,第一晚的核酸顺利完成,等到王林老师回到家已经是凌晨2点了。王老师并不觉得累,他说这是年轻党员应该做的事,大家都平平安安的,自己就很幸福很满足。

在王老师身上展现出了一名青年党员有责任、敢担当、能奉献的青春力量,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无私奉献,初心使命的根本底色。

疫情当前,外国语学院的教师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和使命。不惧困难、冲锋在前,关键时刻见本色,勇于担当、勇于奉献。我们坚信,在全体人民的努力下,这场战疫,一定能赢,也一定会赢!


(撰稿:董显洋)



发布时间: 2022-05-16 浏览次数: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