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桥人的抗疫故事 | 信息技术学院


篇一:

默默奉献,无畏守护

——突击队队员陶珺瑀老师的冬夏更迭

 

上海的三月阴雨连绵,空气湿冷,陶老师内搭卫衣外穿羽绒服,义无反顾地走进了校园,至今入校已有50多天,从寒意刺骨的晚冬,一直到花开遍野的仲春,再到烈日炎炎的初夏,陶老师一直默默地坚守在校园岗位上,冲锋在抗疫一线中。

46日凌晨5时,建桥校园里的每位师生都收到了一条“学校核酸存在异常”的紧急消息。此时,信息技术学院办公室陶珺瑀老师也不例外,陶老师醒来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刻进入待命准备状态。作为信息技术学院留校的唯一一名青年男性教师,陶老师深深地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在接到领导的指令之后,甚至没有时间洗漱,立即投身到抗疫一线,争分夺秒,奋勇争先,从开始坚持到最后,为学校抗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陶老师是信息技术学院办公室一名95后教学秘书,在学校进入准封闭管理的状态下,陶老师积极申请进校值班,327日晚得知浦东全域静态管理,陶老师本有机会可以交班离校回家,但是陶老师意识到,自己所坚守的岗位不能出现断层,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在校园内,以保证学院内部的正常运转。46日校园转入封控管理后,陶老师更是踊跃加入了学校的抗疫突击队,随时准备应对校园的突发状况。

服从指挥,甘为人梯——陶老师自从加入疫情突击队,每次接到通知,必然会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积极申请承担最危险、最艰难的任务。收到校园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令时,在室外温度高达30摄氏度的中午,穿上防护服,一穿就是4个小时,而且不停地走动,汗流浃背,却仍然在为密接学生和次密接学生全程做好转运服务工作。陶老师耐心解答密接学生和次密接学生问题的同时,还要全方面考虑到学生的情绪,用最温和的态度安抚学生,能够使得学生避免产生害怕和恐慌感。

敢于担当,任劳任怨——学校静态管理期间,由于全校师生不能离开指定地点,陶老师不仅要冲在抗疫一线,还主动承担起学院在校二十多位老师的饮食难题和抗原检测结果统计,早晨起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如何确保学院老师们一天三次及时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学院老师分散于学院楼、教师公寓、南区宿舍不同的地方,陶老师每天都要围绕校园同样的路线奔走三次,而自己总是最后一个打开饭盒的人。疫情期间,在工作群里交流起来,大家都在心疼这位年轻的95后会不会变得更瘦了,每天走最多的路,吃的还是最凉的饭。

默默无闻,尽职尽责——陶老师在坚持抗疫的同时,坚持不忘自己的本职工作。三、四月份正是毕业生答辩的集中阶段,陶老师每日在送餐、统计20余份的抗原结果之外,仍然加班完成自己手头一批一批的论文查重和学生各类竞赛信息填报。然而,除了这些,作为学院办公室的老师,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待命的状态,每天依然要服务众多的老师和学生,例如帮忙送份材料、搬些物资等等,这些往往是不经意间的,却是不可或缺的,这些从未间歇,却又不为人知。

我们问陶老师:“你在接触密接人员的时候有没有担心过?”陶老师回答说:“当看到全国各地的天使驰援上海,同心守“沪”时,心中就燃起了无限的敬意,这一次的坚守,让我有机会加入到了守“沪”的队伍中,为爱守护,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骄阳下,校园内暖风吹拂,陶老师那匆忙奔波帅气的背影,高大的身躯,代表的信息学院的责任,代表的是建桥学院的奉献。






(供稿:郭宇博)




篇二:


教师·志愿者·共产党员

他,

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

面对疫情给小区生活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他选择挺身而出,

化身为一名志愿者。

他摇旗呐喊,组织一名名党员加入双报到的行列;

他拿起话筒,号召党员重温入党时的誓言;

他穿上大白,负责核酸采样点的协调;

他穿上小蓝,成为抗原的快递员。

……

 

他,

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

也是一个五岁女儿的爸爸。

面对爱人坚守高校抗疫一线的困难,他依然选择挺身而出。

近两个月的时间,

他每天奔波于小区抗疫的一线,

门岗消杀

物资搬运

快递配送

“花式喊楼”

……

 

他,

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

面对基层疫情防控的难点和堵点,千方百计拿出解决问题的硬招、实招。

他主动思考,

组建团队

团结群众

分工协作

……

疏通堵点

解决难点

 

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

用自己的课堂阵地

为他的学生讲述一个个抗疫的故事

诠释着课程思政的育人内涵

 

教师 志愿者 大白 小蓝 爸爸……

多个身份无缝切换,

尽管很累 很苦

他无怨无悔

 

他,

是无数个挺身而出,主动作为的人民教师的代表,

也是一名名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共产党员的缩影。

正是无数个他们,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守护着这座英雄的城市。

 

我们坚信

一定能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策划和组织的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派送物资中)


(在居委整理文档)


(在讨论党员双报到和分组工作)


(在讨论宣传工作——发出好声音 传播正能量)


(在更换检测系统当天组织核酸检测)


(供稿:张校玮)



篇三:


信息技术学院学工办巾帼团队吹响“党员先锋号”


在上海疫情防控保卫战中,信息技术学院学工团队在院党委的部署领导下,14名教师党员深入一线参加校园抗疫工作,在校内、校外、线上三个抗疫战场上发光发热,无惧无畏。在社区、在校园,在发放抗原、在送餐上门,亦或是在腾讯会议中、在线上课堂中……她们挺身而出、逆行入校,坚守校园,守护学生。她们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了抗疫一线。

院党委副书记徐娜,在学校准封闭管理期间,始终冲在防疫一线,靠前指挥,驻守校园一个多月,带领辅导员团队第一时间做好同学的思想引导和安抚工作。迅速建立起准封闭管理网格化系统模式,将学生工作队伍根据年龄层次、家庭情况、工作特点进行分配,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工作机制。组建了党建、团委、社区、志愿者四支学生骨干力量,深入学生社区,做好学生学习、生活等校内各项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校园防疫安全防控检查巡视工作,巡视校园防控环节,督查防控疏漏点,筑牢防疫安全墙。同时还担任了南13学生宿舍楼的楼总管任务,负责学生晚归检查、核酸、抗原工作,慰问学生,将党组织的温暖送去学生身边。

三位深夜逆行者:苗婉茹、姚理想、张璐在校园封控的前夜主动申请提前返校值守。苗老师的女儿尚且年幼,入校担任南六楼总管后,几乎无暇和家人视频聊天。面对南六数次应急处突、深夜转运密接学生、学生解除隔离后返校,以及楼内学生无数琐碎而具体的生活需求……苗老师克服万难,始终沉着冷静、乐观面对。待学生宿舍解除风险,自己却发烧隔离,隔离中继续坚持线上工作。姚老师负责全力配合南1楼网格管理相关事宜,为了更好的保障楼内工作,搬到了南1男寝楼,驻扎在岗,盯牢防线。张璐老师是二宝妈妈,临行前将二宝托付在朋友家,坚守在校满月有余,疫情期间还负责困难生的资助工作,始终做到精准、高效帮扶。

高祺老师在校内疫情防控中担任南四楼栋主管,不分昼夜坚守岗位,严格防范,化解了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她第一时间带领志愿者同学领回、分发、收集抗原试剂,统筹安排学生寝室送餐上门服务,安抚学生的焦躁情绪,在学校突发疫情时全力配合社区网格化管理相关事务,不眠不休,彻夜坚守。

高智博老师作为分团委书记,主动报名应急处突小组,在校园转段期间负责超市的志愿者秩序维护,组织志愿者在超市门口站岗执勤。她积极关心身处一线的同事、学生,及时和老师们反馈同学们生活中的难题、情绪中的问题,在班级传播正能量,号召学生干部主动发出好声音。

章连英老师从3月12日至今一直坚守在校,这位“50后”老党员,大家口中的“奶奶”,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她主动报名加入校园应急处突小组,在校园核酸异常时又义无反顾的投入“流调”工作中,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

张慧老师是刚刚入职的新人,但面临应急工作时能沉着冷静,思路清晰,行动迅速。校园核酸异常时主动参与到夜以继日的流调工作中。从北区到南区,从办公室到操场,“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

张灿灿老师线上带领学院TA学习支持中心的助教们精心打磨课件,发挥朋辈互助力量,全力保障线上课程的高质量和高效率。黄迪老师,协调配合南6寝室网格化管理的相关工作,同时参与到校园“流调”工作中。由于高校公共场所人员比较密集的特殊性,流调也面临诸多困境,经常需要查看监控等,一讲电话要一小时以上,眼睛对着电子屏幕,一刻也不能放松。关键时刻,她带队同密接学生转运江苏如东隔离一周,引导同学们在困难中成长,在成长中担当。

何超杰老师所带学生的正面临毕业、就业,她师将学生基本信息备份好,居家期间摇身转变为“在线客服”,常常整天盯着手机,24小时响铃调到最大,秒回学生的各类疑问。李苗老师担任学院心理辅导员,除了对学生们做好心理关注和指导帮扶外,她总是第一时间为同事们给予关怀和慰藉,小身板蕴含着大能量,是我们学工团队的“小太阳”。郭天慧老师校园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打包好行李随时准备逆行入校,她通过线上班会等掌握好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郑丹萍老师积极做好宣传相关工作,讲好抗疫故事,做正向力量的宣讲员。

信息技术学院学工部的辅导员们守土尽责,既敢担当,又讲方法。她们深知“青年强则国强”,在工作的细微处,始终不忘引导同学们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成立了“南6临时党支部”和“南4临时党支部”,引领学生党员带头“亮身份、见行动”,进一步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

信息学院学工团队吹响“党员先锋号”,始终坚守岗位,履职尽责,积极当好宣讲员、当好示范者、当好贴心人,坚定必胜信念,全力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供稿:郑丹萍)




发布时间: 2022-05-17 浏览次数: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