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教职工精准掌握2025年浦东临港新片区幼升小、小升初入学政策,4 月 9 日和4月17 日,上海建桥学院工会先后举办 《2025年浦东新区小升初政策解读》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幼升小入学政策解读》等2场讲座及咨询活动,特邀上海市临港第一中学与建平临港中学陆校长、建平临港小学周老师深度解析政策要点和各项规定。针对我校教职工家庭常见问题提供“一站式” 答疑及解决思路。
两场讲座均以“政策透明化、咨询精准化、服务贴心化” 为目标,结合浦东新区 2025 年最新政策,围绕户籍认定、材料准备、公民办选择、摇号、区域划分、特殊群体政策等核心问题展开。针对高校教职工可能涉及的集体户籍、宿舍居住、跨学区入学非沪籍入学、社保积分认定等特殊情况,两位专家分别给予了政策指导和实操路径。为老师们解答了 “对口入学”“材料准备”“志愿填报” 等高频问题,帮助教职工家庭理清了子女入学、转学政策脉络。

掌握政策,不走弯路,跟上节奏
陆校长以“免试就近、公民办同步” 为切入点,强调 “户籍与房产是小升初的‘双引擎’”,并结合临港主城区特点解析关键政策:
(一)入学资格与排序规则
三类优先顺序:
l 人户一致家庭(第一优先级):户籍与房产证地址一致,户主为父母 / 祖父母(房产完全产权),户籍迁入及产证登记截止日为2025 年 4 月 27 日,优先对口建平临港中学、临港第一中学等优质校。
l 人户分离家庭(第二优先级):本市外区户籍凭《居住登记凭证》和房产证(产权为父母 / 本人),在居住地统筹入学,建桥学院宿舍居住者需提供后勤处盖章的租赁协议,视为有效居住证明。
随迁子女(第三优先级):父母持居住证 + 社保满 6 个月(建桥缴纳记录可直接认定)或灵活就业满 3 年,按积分 / 社保年限排序,无房者由区教育局统筹至有空额学校(如上海财经大学附属浦东临港中学)。
(二)民办初中:摇号规则与风险规避
风险提示:未被民办录取者,按“同类排序靠后” 原则统筹,若对口校为优质校,建议优先选择公办 “保底”,避免摇号失败影响统筹结果。

(三)教职工问答环节解心疑
“户籍在浦西,房产在临港,能否跨区对口临港初中?”
▶ 解答:可凭临港房产证和户籍证明,在 4 月 25 日前办理《居住登记凭证》,按 “人户分离” 申请居住地入学,排序优先于无房家庭。
“非沪籍教职工社保满 6 个月,但居住证地址与房产不一致怎么办?”
▶ 解答:需通过 “随申办” 变更居住证地址至房产处(3 个工作日办结),确保 “居住地址、房产证、居住证” 三方一致,建桥后勤处可协助开具宿舍地址变更证明。
“八月出生男生心智不成熟是否留级”
▶ 解答:义务教育阶段不鼓励随意留级,但若孩子因年龄小导致学习适应困难,可向区教育局申请‘延缓入学’(需提供医院证明等材料)。对于已入学儿童,建议家长优先通过家校合作提升学习兴趣 —— 例如发挥孩子体育特长,培养时间管理能力,通过‘非学业优势’反推学习动力。留级需谨慎,需综合评估孩子心理状态与政策允许条件(如身体原因等),避免因‘人为留级’影响学籍与升学衔接。
陆校长同时指出:“升学政策的‘硬规则’需要家长精准把握,但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家长在‘软能力’上提升 —— 与其焦虑孩子的学业排名,不如先成为孩子的榜样。” 她认为,“卷孩子不如卷自己”,她结合高校教职工家庭特点,将“卷自己” 细化为 “政策学习、理念升级、亲子共成长” 三个维度。

流程细化,材料准备是“第一关卡”
周老师结合幼升小“信息登记 - 报名 - 验证” 全流程,强调 “细节决定成败”,他针对建桥教职工子女常见问题给出了具体建议:
(一)信息登记:分类准备,避免“材料漏项”
登记对象:2018 年 9 月 1 日 - 2019 年 8 月 31 日出生儿童,在建桥附属幼儿园就读的教职工子女由园方统一收集材料(户口本、出生证明、建桥宿舍协议 / 房产证),非在园儿童需至指定登记点(如明珠小学、华师附属小学)现场办理。
非沪籍材料:父母一方需提供建桥学院在职证明(系统可下载)、近 6 个月社保缴费记录(建桥代缴可直接打印),灵活就业登记需连续 3 年有效(首次登记日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
(二)报名选择:公办民办“二选一”,居住地址是关键
公办小学:确保“居住地址与产证 / 宿舍协议一致”,集体户籍家庭需在 “人户分离” 选项中上传宿舍租赁协议(后勤处盖章),按地址统筹;动迁房、廉租房家庭凭相关证明,可按居住地址申请。
民办小学:5 月 7 日 - 9 日报名,注意 “走读 / 住宿” 分类计划,带 “*” 分设计划需符合特定条件(如本校教职工子女),建桥教职工需提前核对招生简章,避免资格不符导致报名无效。
(三)特殊情况处理
双胞胎“捆绑登记”:信息登记时提供出生证明、户口本,可申请同校就读(公办)或同一顺序号摇号(民办),建桥幼儿园可协助提交捆绑申请。
转学政策:仅限寒暑假办理(2025 年寒假为 1 月 2 日 - 3 日),一年级第一学期、五年级第二学期不予转学,临港主城区转学需对口房产证,无房者统筹安排。

(四)教职工专属答疑精选
“住在建桥学院宿舍,没有房产证,能否按‘人户一致’入学?”
▶ 解答:宿舍居住属于 “人户分离” 情形,需凭《建桥学院宿舍租赁协议》及学校开具的居住证明,在报名时选择 “按居住地址入学”,统筹排序时低于 “人户一致” 家庭,但高于无房租赁家庭。建议有条件的教职工优先办理临港房产,提升入学优先级。
“夫妻一方是建桥教职工(非沪籍),另一方是沪籍,子女户籍随沪籍方但无房产,能否按沪籍方户籍地址入学?”
▶ 解答:若沪籍方户籍地址在浦东新区且为直系亲属(祖父母 / 外祖父母)房产,且子女户籍迁入满 1 年,可按 “人户一致” 对口入学;若沪籍方无房产(如集体户籍),需凭实际居住地址(如建桥宿舍)申请统筹,属于 “人户分离” 第二类。
“非沪籍教职工社保未满 6 个月,但在建桥工作满 3 年,能否用灵活就业登记申请?”
▶ 解答:灵活就业登记需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且连续 3 年有效(从首次登记日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若社保未满 6 个月但符合灵活就业条件,可提交登记证明申请统筹,但排序低于社保达标家庭。建议优先通过配偶社保补充,确保符合 “二选一” 条件。
“双胞胎子女能否申请同校就读?需要提前准备什么材料?”
▶ 解答:可在信息登记时申请 “捆绑登记”,提供出生证明、户口本至登记点,经审核后可在公办学校安排同校(不保证同班),或在民办摇号中使用同一顺序号 “同进同出”。建桥幼儿园就读的双胞胎,可由园方统一协助提交捆绑申请。
陆校长认为:“小升初的核心是‘适配’—— 选择与孩子成长需求、家庭实际情况匹配的学校。建桥教职工更应发挥‘政策先知’优势,提前布局户籍与房产,用清晰的规划替代焦虑。”
周老师认为:“幼升小是孩子教育的起点,材料准备的‘细’、政策理解的‘透’,才能换来入学的‘稳’。家有入学孩子的老师要做好入学准备工作,让每个孩子都能顺利迈出第一步。”
两场讲座,两位专家精心准备材料,为老师们详细解答了2025年中小学入学政策,老师们受益匪浅,大家因子女入学一头雾水、毫无头绪的焦虑心理得到了极大缓解。大家认识到:理性规划,政策是“助力而非障碍”
两场讲座均以“政策解读 + 实操指导 + 专属服务” 的形式,为教职工家庭提供了清晰的升学路径图。
建桥学院工会将持续关注政策动态,通过更多贴心举措,帮助教职工解除后顾之忧,让“幼有善育、学有优教” 成为建桥教职工的专属福利。
撰稿:吴雨轩
审稿:潘秀玲
2025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