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工会举办《2025年中小学入学政策》讲座及咨询会

为帮助教职工精准掌握2025浦东临港区幼升小、小升初入学政策,4 9 417 日,上海建桥学院工会先后举办 2025浦东新区升初政策解读和《海市浦东新区幼升小入学政策解读2讲座咨询活动特邀上海市临港第一中学与建平临港中学陆校长建平临港小学周老师深度解析政策要点各项规定针对校教职工家庭常见问题提供一站式答疑解决思路

两场讲座均以政策透明化、咨询精准化、服务贴心化为目标,结合浦东新区 2025 年最新政策,围绕户籍认定、材料准备、公民办选择、摇号区域划分特殊群体政策核心问题展开。针对高校教职工可能涉及的集体户籍、宿舍居住、跨学区入学非沪籍入学社保积分认定等特殊情况,两位专家分别给予了政策指导实操路径为老师们解答 对口入学”“材料准备”“志愿填报等高频问题,帮助教职工家庭理清子女入学转学政策脉络

掌握政策不走弯路跟上节奏

校长以免试就近、公民办同步为切入点,强调 户籍与房产是小升初的双引擎’”,并结合临港主城区特点解析关键政策:

(一)入学资格与排序规则

三类优先顺序:

人户一致家庭(第一优先级):户籍与房产证地址一致,户主为父母 / 祖父母(房产完全产权),户籍迁入及产证登记截止日为2025 4 27 日,优先对口建平临港中学、临港第一中学等优质校。

人户分离家庭(第二优先级):本市外区户籍凭《居住登记凭证》和房产证(产权为父母 / 本人),在居住地统筹入学,建桥学院宿舍居住者需提供后勤处盖章的租赁协议,视为有效居住证明。

随迁子女(第三优先级):父母持居住证 + 社保满 6 个月(建桥缴纳记录可直接认定)或灵活就业满 3 年,按积分 / 社保年限排序,无房者由区教育局统筹至有空额学校(如上海财经大学附属浦东临港中学)。

(二)民办初中:摇号规则与风险规避

风险提示:未被民办录取者,按同类排序靠后原则统筹,若对口校为优质校,建议优先选择公办 保底,避免摇号失败影响统筹结果。

(三)教职工问答环节解心疑

户籍在浦西,房产在临港,能否跨区对口临港初中?
解答:可凭临港房产证和户籍证明,在 4 25 日前办理《居住登记凭证》,按 人户分离申请居住地入学,排序优先于无房家庭。

非沪籍教职工社保满 6 个月,但居住证地址与房产不一致怎么办?
解答:需通过 随申办变更居住证地址至房产处(3 个工作日办结),确保 居住地址、房产证、居住证三方一致,建桥后勤处可协助开具宿舍地址变更证明。

八月出生男生心智不成熟是否留级

解答:义务教育阶段不鼓励随意留级,但若孩子因年龄小导致学习适应困难,可向区教育局申请延缓入学(需提供医院证明等材料)。对于已入学儿童,建议家长优先通过家校合作提升学习兴趣 —— 例如发挥孩子体育特长,培养时间管理能力,通过非学业优势反推学习动力。留级需谨慎,需综合评估孩子心理状态与政策允许条件(如身体原因等),避免因人为留级影响学籍与升学衔接。

校长同时指出:升学政策的硬规则需要家长精准把握,但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家长在软能力上提升 —— 与其焦虑孩子的学业排名,不如先成为孩子的榜样。认为卷孩子不如卷自己”,结合高校教职工家庭特点,将卷自己细化为 政策学习、理念升级、亲子共成长三个维度

流程细化,材料准备是第一关卡

周老师结合幼升小信息登记 - 报名 - 验证全流程,强调 细节决定成败针对建桥教职工子女常见问题给出具体建议:

(一)信息登记:分类准备,避免材料漏项

登记对象:2018 9 1 - 2019 8 31 日出生儿童,在建桥附属幼儿园就读的教职工子女由园方统一收集材料(户口本、出生证明、建桥宿舍协议 / 房产证),非在园儿童需至指定登记点(如明珠小学、华师附属小学)现场办理。

非沪籍材料:父母一方需提供建桥学院在职证明(系统可下载)、近 6 个月社保缴费记录(建桥代缴可直接打印),灵活就业登记需连续 3 年有效(首次登记日至 2025 6 30 日)。

(二)报名选择:公办民办二选一,居住地址是关键

公办小学:确保居住地址与产证 / 宿舍协议一致,集体户籍家庭需在 人户分离选项中上传宿舍租赁协议(后勤处盖章),按地址统筹;动迁房、廉租房家庭凭相关证明,可按居住地址申请。

民办小学:5 7 - 9 日报名,注意 走读 / 住宿分类计划,带 “*” 分设计划需符合特定条件(如本校教职工子女),建桥教职工需提前核对招生简章,避免资格不符导致报名无效。

(三)特殊情况处理

双胞胎捆绑登记:信息登记时提供出生证明、户口本,可申请同校就读(公办)或同一顺序号摇号(民办),建桥幼儿园可协助提交捆绑申请。

转学政策:仅限寒暑假办理(2025 年寒假为 1 2 - 3 日),一年级第一学期、五年级第二学期不予转学,临港主城区转学需对口房产证,无房者统筹安排。

)教职工专属答疑精选

“住在建桥学院宿舍,没有房产证,能否按‘人户一致’入学?”
▶ 解答:宿舍居住属于 “人户分离” 情形,需凭《建桥学院宿舍租赁协议》及学校开具的居住证明,在报名时选择 “按居住地址入学”,统筹排序时低于 “人户一致” 家庭,但高于无房租赁家庭。建议有条件的教职工优先办理临港房产,提升入学优先级。

“夫妻一方是建桥教职工(非沪籍),另一方是沪籍,子女户籍随沪籍方但无房产,能否按沪籍方户籍地址入学?”
▶ 解答:若沪籍方户籍地址在浦东新区且为直系亲属(祖父母 / 外祖父母)房产,且子女户籍迁入满 1 年,可按 “人户一致” 对口入学;若沪籍方无房产(如集体户籍),需凭实际居住地址(如建桥宿舍)申请统筹,属于 “人户分离” 第二类。

“非沪籍教职工社保未满 6 个月,但在建桥工作满 3 年,能否用灵活就业登记申请?”
▶ 解答:灵活就业登记需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且连续 3 年有效(从首次登记日至 2025 6 30 日)。若社保未满 6 个月但符合灵活就业条件,可提交登记证明申请统筹,但排序低于社保达标家庭。建议优先通过配偶社保补充,确保符合 “二选一” 条件。

“双胞胎子女能否申请同校就读?需要提前准备什么材料?”
▶ 解答:可在信息登记时申请 “捆绑登记”,提供出生证明、户口本至登记点,经审核后可在公办学校安排同校(不保证同班),或在民办摇号中使用同一顺序号 “同进同出”。建桥幼儿园就读的双胞胎,可由园方统一协助提交捆绑申请。

校长认为小升初的核心是适配’—— 选择与孩子成长需求、家庭实际情况匹配的学校。建桥教职工更应发挥政策先知优势,提前布局户籍与房产,用清晰的规划替代焦虑。

周老师认为幼升小是孩子教育的起点,材料准备的、政策理解的,才能换来入学的家有入学孩子老师做好入学准备工作,让每个孩子都能顺利迈出第一步。

场讲座,位专家精心准备材料为老师们详细解答了2025年中小学入学政策,老师们受益匪浅,大家子女入学一头雾水毫无头绪的焦虑心理得到了极大缓解大家认识到理性规划,政策是助力而非障碍

讲座政策解读 + 实操指导 + 专属服务的形式,为教职工家庭提供了清晰的升学路径图。

建桥学院工会将持续关注政策动态,通过更多贴心举措帮助教职工解除后顾之忧,让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成为建桥教职工的专属福利。

 

 

 

 

 

                           撰稿吴雨轩

                               审稿潘秀玲

                                2025420


发布时间: 2025-04-20 浏览次数: 10